践行“两学一做” 提升服务水平

2016-09-22

“‘两学一做’,基础在学,关键在做。闭门造车学,而不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,还是形式主义。”谈起践行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婺源县赋春镇党委书记单文彬说。连日来,单文彬与北京大学建筑景观学院洽谈对接,加快“望山民宿”项目建设,将解决300多名赋春百姓的就业问题,推进“旅游扶贫”。这是婺源践行“两学一做”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。

“挂点扶贫”不留空白

谈起践行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开展“挂点扶贫”,段莘乡槎口村支书俞松标感慨颇多,“如今,有了扶贫干部,带来了明显变化。”槎口村位于段浙旅游公路边,在县教体局、粮食局的挂点扶贫下,整合资金实施文体公园、杂交油菜开发、毛竹低改等项目建设,改善了民生福祉。“以前在外创业辛苦,又不能照顾小孩。现在养七彩山鸡,市场需求量大,生活好多了。”槎口村民汪细香说,在扶贫干部的指引下,她创办七彩山鸡养殖基地,年创经济效益10万余元。

谈起下一步发展打算,俞松标说:“我们计划对接全域旅游,发展特色农家乐,打造婺源旅游‘中途驿站’。”据了解,在县水利、交通等部门的帮扶下,槎口村还开展了河道清淤、停车场修建等工程,改善了村庄环境,留住了游客。

在开展“挂点扶贫”过程中,婺源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分批次下基层、进村组,实现贫困村点帮扶全覆盖。同时,该县出台“六不准”“三严禁”等扶贫工作制度,实实在在地将“下基层”变成了为民服务的“助推器”。

民情家访”常态开展

“旅游旅游,人走人留,看得见人流,数不清人头。”这是婺源百姓形容社会管理难的顺口溜。近年来,婺源旅游蓬勃发展,为百姓增收带来了新途径,然而也为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,社情复杂成为社会管理的“拦路虎”。

为破解这一难题,在践行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的过程中,婺源建立“民情家访”长效机制。该县按照科级党员干部负责20户、一般党员干部负责10户的要求,全面推进农村基础信息采集工作,确保上户率和征求意见率“双达百”。采取“班子成员+党员干部”的方式进村入户访民情,建立包括人口信息、农村合作医疗、家庭愿望等21项内容的基本民情信息库。同时,结合开展“集中整治”,将民情家访了解到的影响群众生产生活、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“微腐败”问题重点记录在册,进行限期整改。

通过开展“民情家访”,婺源一方面确保了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有方向;另一方面快查严处“微腐败”问题,1个月通报1017人,赢得了大家点赞。

“为民代办”全员行动

“从前山上山下来回十几趟,不一定能办好的事情,现在只要交给乡村干部,一周就办好了。”日前,从村干部手里拿到新房土地证的大鄣山乡鄣山顶村村民汪国保提起“为民代办”服务赞不绝口。汪国保说的“为民代办”服务,就是婺源践行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开展的“三服务”。

何为“三服务”,即乡(镇)、村两级建立便民服务中心,设立便民服务点,为群众开展定点服务,让百姓办事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”;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,从各乡(镇)派出所、司法所、计生办等“七站八所”抽调业务骨干,组建“农事村办”流动服务队,定期、不定期深入边远山区和人口较集中的村组,开展现场办公,为群众答疑解惑,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;建立为民服务代办员制度,对于定点、流动服务无法办理,需要跑上级部门才能办理的事项,采取级级代办的形式(村小组代办—村委会代办—乡镇代办),由代办员全程代办,确保服务无死角,为群众编织一张“全方位、全天候、全包括”的服务网。

为拓宽“为民代办”服务渠道,婺源还实施“微服务”,全县2000多名党员领导全部开通实名微信。通过微信与百姓交流互动,今年以来发布各类信息1960多条,征求意见建议近400条,为民解决实际困难360余个。


上一篇: 央视《乐游天下》栏目摄制组走进上饶
下一篇: 我市出台《意见》打响“五年决战七千亿”工业强攻战